2022年,在縣委、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全面落實"三高四新"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,全力抓好"兩個統籌",推動全縣經濟運行難中有進、穩中向好,社會大局和諧穩定。
一、綜合
初步核算,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359.07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增長5.0%。其中,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7.42億元,增長3.3%;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2.39億元,增長7.1%;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9.26億元,增長4.5%。一、二、三產業對全縣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13.1%、41.8%、45.1%,分別拉動全縣GDP增長0.6、2.1、2.3個百分點。其中,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5.4%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.1%。
全縣三次產業比為18.8:31.3:49.9。與上年相比,一產業占比持平,二產業占比提高0.4個百分點,三產業占比下降0.4個百分點。
二、農業
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3.06億元,增長7.2%。其中:農業產值56.65億元,林業產值3.61億元,牧業產值42.69億元,漁業產值11.63億元,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.48億元。
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9.39千公頃,增長0.1%;糧食作物產量43.36萬噸,下降3.0%;稻谷播種面積61.90千公頃,增長0.01%,其中早稻:21.57千公頃,中稻:17.1千公頃,晚稻:23.23千公頃,稻谷產量39.27萬噸,下降0.3%,其中早稻:13.69萬噸,中稻:12.93萬噸,晚稻:12.66萬噸;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1.84千公頃,增長5.4%,油料種植面積28.29千公頃,增長4.9%;油料產量4.59萬噸,增長4.9%;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4.37千公頃,增長1.8%。
全縣生豬存欄58.67萬頭,下降1.8%,生豬出欄82.25萬頭,增長2.6%,豬肉產量6.02萬噸,增長1.9%;牛存欄3.21萬頭,增長0.6%,牛出欄0.99萬頭,增長3.1%,牛肉產量0.13萬噸,下降13.3%;羊存欄10.57萬只,增長5.9%,羊出欄18.36萬只,增長4.0%,羊肉產量0.38萬噸,增長5.6%;家禽存欄786.24萬羽,下降5.9%,家禽出欄1252.28萬羽,增長2.3%;家禽產量1.47萬噸,增長0.7%;禽蛋產量3.81萬噸,下降0.3%;水產品產量46170噸,增長2.4%。
全縣鄉村居民用電量34687.7萬千瓦時,增長16.3%,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03.23萬千瓦,增長6.92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.3%。規模工業行業中,紡織制造業增長48.0%,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.8%,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4.6%,非金屬、礦物制造業增長9.3%。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計95.13億元,增長12.2%,營業收入84.69億元,增長12.8%;營業成本62.96億元,增長13.4%。
全年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建筑業總產值23.56億元,增長9.1%;建筑業增加值21.08億元,增長15.1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1.3萬平方米,下降12.5%;房屋建筑竣工面積74.29萬平方米,下降16.6%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增長17.0%;產業投資增長17.6%;國有投資增長97.1%。
全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.7%。其中,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9.4%;制造業投資增長21.5%;電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增長23.7%;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9.8%。
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12.42億元,下降39.4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42.3萬平方米,增長0.3%;商品房銷售額16.73億元,增長4.0%。
五、國內貿易和物價
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.44億元,增長2.4%。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零售額中,糧油食品類增長26.0%,飲料類增長37.4%,日用品類增長22.6%,家用電器和音響類下降1.1%,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7.4%,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7.9%。
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.8%。分類別看,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.0%,衣著價格上漲1.4%,居住價格上漲1.2%,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.3%,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6.6%,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.0%,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.5%,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1.2%;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3.1%。
六、對外經濟
全年進出口總額3.47億元,增長46.5%。實際到位內資86.9億元,增長16.8%。實際到位外資217萬美元,下降42.4%。
七、交通和郵電
全年公路貨運量378.9萬噸,下降2.0%;公路貨運周轉量37593.72萬噸公里,下降5.0%。公路客運量324.45萬人,下降10.0%;公路客運周轉量5250.81萬人公里,下降12.0%。全縣年末公路里程數3067.3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7.3公里。
全年郵電業務總量7.07億元,增長11.7%,其中郵政、電信業務總量分別為3.38億元和3.69億元,分別增長16.3%和增長7.9%;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.53萬戶,增長1.1%;移動電話用戶63.39萬戶,下降7.7%;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數17.38萬戶,增長9.7%。
八、財政、金融和保險
全年一般預算收入15.2億元,增長5.3%,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.53億元,增長7.9%。一般預算支出58.81億元,下降1.9%;其中教育支出12.84億元,增長1.3%,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.84億元,下降14.3%,衛生健康支出為7.99億元,下降2.1%。
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05.96億元,增長13.3%。其中,個人存款453.33億元,增長16.1%;單位存款52.63億元,下降6.4%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3.12億元,增長15.8%。其中,短期貸款為57.84億元,增長23.5%;中長期貸款151.88億元,增長12.8%。
全年保險保費收入6.44億元,下降5.8%,其中,壽險3.84億元,下降12.2%,產險2.6億元,增長5.3%;賠付支出2.88億元,下降2.2%,其中壽險賠付支出1.02億元,下降10.9%,產險賠付支出1.86億元,增長3.4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%。
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.41億元,增長17.6%。全年共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16項,其中,省計劃項目10項;市計劃項目6項。技術合同交易額12.38億元,完成技術合同243件;新增8家高新技術企業;全縣擁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家,擁有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、省級星創天地4家、省級眾創空間2家、市級星創天地2家、市級眾創空間1家,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,省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;成功培育省級科普示范基地1家;成功創建省級示范點2家。
十、文化、衛生和體育
舉辦了祁東縣首屆文化旅游節,舉行"黃花故里,大美祁東"文旅攝影大賽以及首屆"韻味祁東"網紅打卡地征集評選活動。
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。組隊參加2022年湖南省小籃球聯賽,獲團體一等獎。舉辦全縣羽毛球精英賽、全縣干部職工籃球賽、拔河比賽及廣場舞大賽。
"村村響"綜合覆蓋率86.7%,全縣有線電視用戶為3.6萬戶。年末全縣共有檔案館1個,館內存檔15.7萬卷,已開放各類檔案12.3萬卷。
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464個,其中:醫院13個(包括民營醫院8個);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48個(其中鄉鎮衛生院20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個,村衛生室360個,門診部及診所類64個);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(其中:衛生監督機構1個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,婦幼保健院1個)。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512張,衛生技術人員總數4801人,其中執業(助理)醫師1726人,執業護士2180人。
十一、環境和安全生產
全縣林地面積84.89千公頃,森林覆蓋率為39.7%,全年城鎮污水排放總量1495萬噸,城鎮污水處理總量為1335.6萬噸,城鎮污水處理率為89.3%。
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2.6%,III類或優于III類水質達標率為100%。
全縣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8起,死亡20人。
十二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
據公安人口年報統計,全縣戶籍總人口為101.39萬人,性別比為114.2:100。全年出生人口0.61萬人,出生率6.0‰;死亡人口1.1萬人,死亡率10.8‰;人口自然增長率-4.8‰;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.7:100。
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1元,增長6.9%。
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1元,增長6.6%;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8948元,其中食品支出6642元,居住支出5046元,醫療保健支出3065元,文化教育娛樂服務支出3530元。城鎮恩格爾系數為22.9%。
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33元,增長7.3%;農村居民人消費支出18020元,其中食品支出4227元、居住支出3452元、醫療保健支出1966元,文化教育娛樂服務支出3036元。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3.5%。
年末,城鎮低保4.08萬人次,農村低保23.67萬人次,發放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1685.77萬元和6369.86萬元。全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.01萬人,失業保險參??側藬?.86萬人,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.58萬人,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8.38萬人,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.65萬人,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5.73萬人;社?;鸢踩暾屎鸵幏哆\作率達100%。
注:
1.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,最終核實數據以《2023年祁東縣統計年鑒》為準,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。
2.地區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3.公報中各項指標增速無特殊注明均是指2022年與2021年同比結果。
4.總人口、出生率、出生性別比由縣公安局提供。
5.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,與上年數據不可比。
6.參保人數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,與上年數據不可比。
附件下載: